牽起台日友好的絆 首屆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奧村組應援計劃圓滿落幕
2025.02.20
由日本陸上競技連盟、關西電視台與產業經濟新聞社、大阪陸上競技協會聯手舉辦,並由奧村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贊助支持的第 44 屆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於 1 月 26 日圓滿落幕。
由奧村組台灣分公司發起的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奧村組應援台灣計劃順利完成,牽起了台灣與日本的跑者交流,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深井亨表示:「這次的活動非常具有意義,儘管知道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是一場經典且高規格的比賽,但以計劃推動者的身分前往,仍被實際的賽事水準所感動,因此希望更多台灣女性跑者體驗這個夢想舞台的魅力。」

參與首屆『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奧村組應援台灣計劃』的三位女跑者,長跑甜心張芷瑄以 2 小時 43 分 26 秒完賽,是其第二最佳成績。陳逸寧以 2 小時 58 分 41 秒完賽,雖無緣衝撞最佳成績,卻也是近期來最好的表現。董老師董家琪懷有坐骨神經疼痛痼疾,求好心切的她未能及時恢復,在開跑不久之後傷勢復發,遂告棄賽。在成績之外,三位選手此次日本之行亦有相當大的收穫與感動,也讓她們異口同聲呼籲,有機會一定要去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參賽。
最高規格的選手待遇
對三位遠道而來日本大阪的貴客,在入村典禮儀式上是相當隆重、高規格接待。由大阪陸上競技協會竹內章專務理事、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事務局伊藤富博代理局長一一頒發象徵維繫他人與自我生命、有著『橋梁』意涵的筷子「箸」,以及一束捧花及草莓禮品,以此歡迎三位台灣選手入住選手村。
「典禮的氣氛很輕鬆,但你可以感覺得出來,整體儀式是很正式且隆重的。」逸寧說道。台灣跟日本有著『絆』如紐帶般的連結與牽引,長久以來都是相當友好的國家,而此次的計畫也促使兩個國家有更緊密的運動文化交流。在產經新聞報紙上,也刊登了台灣選手參賽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的新聞。


在正式開跑前的選手村,提供選手們點心與最後的肝醣補充,其中包含了營養補充品、運動飲料、飲用水,以及特別篩選過,健康及富含營養的零食。
「因為是要提供給跑者們吃,所以包含零食都是特別挑過,不是那種炸過、或是重口味,吃了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的零食。」逸寧笑道。

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今年共有 457 人參賽,其中有 323 人順利完賽,最後一名完賽成績為3:17:11,不難想見這場大阪盛事高規格與競爭激烈程度。凡參賽選手,在體育館內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讓選手可以寄物、換裝、休憩或是做簡單的伸展。
儘管參賽者不到五百人,卻都是來自各地、海外的菁英選手,而為了圓滿每年一度的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從上到下要動員的工作人數超過一萬人以上,是 CP 值最高的競賽,也是選手、工作人員比最懸殊的賽事。

寄物換裝過後,選手們一一前往田徑場內進行熱身,正式開跑之前,選手們可以在草地上置放自己的外套或保暖衣物。馬拉松賽事起終點都設置於大阪長居陸上競技場。

站上國際頂尖競賽舞台
「雖然只有四百多人參加的菁英賽事,但是照顧選手們的方式很用心。」曾經代表苗栗縣參賽最高等級的全國運動會的陳逸寧表示,自己因為疏失漏掉了補給,導致後來出現低血糖症狀,完賽後雖然離預想的目標稍有距離,卻也讓她對日本的馬拉松賽事有了不同見識與計畫。

過往參賽都會抽筋的逸寧,在此次比賽順利沒有抽筋,儘管在最後九公里沒有能量,但依舊堅持完賽,以 2 小時 58 分 41 秒跨過終點。別開生面的日本菁英賽事體驗,讓她相當感動;完賽過後,逸寧表示感謝一路陪伴著的先生,以及奧村組台灣分公司給予的機會。

「因為這場計畫,讓我能夠親身感受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頂尖賽事的規格,我相信未來有參加的女性跑者一定會和我一樣的震撼和感動;因為這場計劃,讓我能夠有機會和日本頂尖的奧運選手福士小姐學習,在我的跑者生涯留下難忘的回憶。」她說道:「能親自感受日本的馬拉松文化是非常寶貴的經驗,這場比賽打開了我的眼界,也讓我在意志消沈的時候,給予了我很大的勇氣和力量。」
「我非常鼓勵所有的女性跑者一生一定要來參加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親眼見證、親身體驗。」
全程沒有停止的加油聲
在這次跑出第二佳績的張芷瑄,不掩笑容的她坦言,在中後段側腹痛的關係,很可惜不能突破個人最佳成績。然而,此次表現不只貼近她的個人最佳,同時也是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台灣選手的第二快成績 (2019 年謝千鶴 2:40:41)。

「這次調整做得很好,不管是身體與心理狀態都很不錯,心情當然還是會緊張,但就是相信自己,把握這次機會。」她說道:「雖然比賽中還是出現側腹痛的毛病,但就是慢慢地去調整恢復。沒有突破個人最佳有點小遺憾,但整體的表現我很滿意。」
首次站上高規格的純女子競技舞台,芷瑄可說是以萬全狀態站上起跑點。曾參賽過香川丸龜半馬、台北世大運,參與許多國際賽事的她,與四百多位女子菁英跑者同場較勁,不只感受主辦單位的用心及高規格接待,也讓半菁英選手身分的她有很大的收穫。

「大阪的風勢比想像中還要大,如果沒有找到集團一起跑,自己一個人跑會很辛苦。」她說:「大阪國際女子馬是菁英賽事,所以一開始就預設要找到適合的集團並不容易,可能前面要偏快才跟得上,而成績差不多的可能是前面跑太快爆掉的,不過這次非常幸運的在四分之三的路段中都大概維持有三四個跑在一起,彼此互相輪流擋風及鼓勵!」芷瑄笑說,賽後也彼此打了招呼,在 IG 上互相追蹤,期待下次再相遇!
當比賽推進到中後半程時,發生了側腹痛的徵兆,芷瑄只能按壓著側腹、試著降低速度,用了五公里才慢慢調整過來。也幸好,沒有因此跑爆或是帶來更劇烈的影響。

比賽進入尾聲,維持高配速狀態的芷瑄無論是身體或心情都稍有疲憊。而一旁夾道歡迎的加油聲,則喚醒她體內僅存的體力與意志力。「累的時候,看看兩旁用力吶喊的加油民眾,心底就會再次燃起鬥志。」她說:「從頭到尾都有觀眾的加油聲,聽見大家的加油聲,你會想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

以 2 小時 43 分 26 秒拿下第 21 名成績的芷瑄,可以說是用盡全力完成了這場比賽。當全身精力耗盡之餘,僅存的,是對大會與奧村組台灣分公司的感謝。「以前比賽都是自己默默地去比,跑完就回家。真的很感謝大阪女子馬拉松台灣代表隊計劃,帶著我們一塊同行,一起熱身一起吃喝。馬拉松永遠不是一個人的運動。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不只是一場比賽而已,不管是規格、氛圍與選手服務都讓人感動。」
邁向 2026 年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
日前完成傷勢診斷,確認大腿後側三條肌肉出現一級、二級的撕裂傷,其中最嚴重處肌腱斷裂近 50% ,醫生也告訴董家琪,「如果再硬跑下去,你很有可能會肌腱整個斷裂」。在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棄賽的董家琪,雖慶幸沒有造成難以挽回的身體傷害,卻也遺憾自己沒能在這場深具意義的賽事留下銘記。

「很可惜在賽前受傷,再加上接受治療後又急於投入訓練,造成受傷不但沒有恢復反而越來越嚴重,」她強忍難過地說道:「雖然最後我還是勇敢選擇站上起跑線,但還是無法完成這場我心中夢寐以求的賽事。」
此次日本行雖無緣圓夢,卻收穫白金等級菁英賽事的良好印象,以及日本人對馬拉松運動的尊重與文化底蘊。
「日本人對於賽事的用心投入,從報到領物檢查的嚴謹,參與人員的專業以及對於比賽細節的要求,每一位選手都有自己專門的補給桌位置、寄物更衣沖洗的位置。」董家琪說道:「當然了,更重要的是能夠和世界頂尖的選手一起在田徑跑道一起出發,更是令人滿滿回憶與感動。」

「另外一段小插曲,是好幾日的早餐時光,都和本次大阪女子馬拉松的國內冠軍小林香菜小姐比鄰而坐,而且終於在她奪冠隔日攀談留影,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她說。
「此次能夠獲選為奧村組贊助選手的一員,不僅欣喜更是無上的榮幸,尤其是在得知獲選後的一連串活動,包含馬拉松傳奇選手福士加代子訪台與我們近距離接觸,給予我們許多建議及溫暖鼓勵,到了日本之後又受到日本奧村組熱情的款待給予高規格的禮遇。」董家琪笑說:「透過影片,讓更多人知道台灣,也認識了如此平凡來自台灣的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選手村中遇到高橋尚子小姐 (註1) 與有森裕子小姐(註2),當他們熱情地握住我的手,為我打氣加油的當下,更是令我充滿了勇氣與希望。」
註1雪梨奧運馬拉松金牌
註2巴塞隆納奧運馬拉松銀牌、亞特蘭大奧運馬拉松銅牌

在 2025 年之初,董老師選擇誠實面對傷勢,用正面的心態投入治療,希望能在馬拉松這條道路上持續前進。只要對跑步的熱情不變,相信絕對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路。
「雖然因為身體受傷的因素未能完賽,但是看著每一位完成比賽跑者進入終點的神情,我告訴自己,只要身體再給我一次機會,明年我一定要再來挑戰一次這個女子夢幻賽道。」她彷若預告了明年的目標:「有了今年的經驗,萬分感謝奧村組台灣分公司給我這個機會,也鼓勵所有愛好馬拉松的台灣跑者,要努力爭取這一個畢生難得的機會。」
與台灣深深連結的情感,夢想成真的計畫

奧村組台灣分公司深井總經理說:「我本身也有跑馬拉松,深知這場比賽多麼令人嚮往,因此作為奧村組的一員,多年前便萌生支援台灣選手的想法。近年隨著我們更深耕於台灣這片土地,終於可以開始執行計劃,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
在第一屆應援台灣計劃落幕後,深井總經理表示:「這只是一個起頭,期許我們能持續將台灣菁英選手送往日本參賽,並且讓更多人經歷女子馬拉松最高殿堂的感動,以此為目標向前邁進。」